学习费用:面议
上课方式:
课程收费:/人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及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强调“债转股要遵循市场运作,政策引导的基本原则”。该文件的落地成为本轮债转股的一个指导性政策,标志着通过“债转股”的中国式降杠杆终拉开了大幕。随后,债转股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2016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发改办财金〔2016〕2735号),2017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进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相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7〕1238号),继2017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之后,2018年1月26日,发改委、央行、财政部、银监会、国资委、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在放开了民营、外资企业债转股的同时鼓励实施机构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合作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银行理财依规对股权基金出资。2018年6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第4号),办法立足于规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业务行为,推动提高债权转股权效率,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按照我国的债务周期,目前处于违约多发期,企业偿债率高于121%(偿债率=当期本息支出/当期新增收入)。企业违约,银行体系不良持续攀升,恶性循环,系统性金融风险将滋生。而今,借助持续的债转股后,国企杠杆率将明显下降,企业财务负担减轻,经营效应必然好转。企业本息支出减少,违约概率下降,银行不良生成率下降,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出现。银行不良的生成率将持续下行,下降幅度将达到8%,虽然利息收入可能减少600亿,但是拨备节约1500亿,增加净利润900亿,相对1.3万亿净利润而言,增厚净利润7%左右。债转股作为资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重要的一环,在当前金融监管重点旨在解决的宏观杠杆率过高与资金脱实向虚势头的大背景下显得愈加重要。
为帮助各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债转股实施机构、企业单位等系统学习掌握市场化债转股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投融资实务,熟悉现有监管框架体系下债转股在操作层面的运作及风险防范,创新债转股投融资模式,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省、市、县(市、区)政府、发改、财政、国资、金融办和金融机构等相关管理部门,各银行、金融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券商、保险、基金等相关负责人;央企、国企、地方平台公司、上市公司、民企、外资企业相关负责人,各行业协会、学会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
(一)债转股的背景、分析与相关政策解读
1、债转股定义及背景
2、两轮债转股的差异对比
3、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情况
4、银行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现状
5、市场化债转股对银行影响
6、债转股的政策演变
7、债转股ABN项目分析
8、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国发[2016]54号)及其配套文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解读
9、银保监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二)银行参与债转股方式演变
1、银行参与债转股途径演变
2、银行参与债转股主体演变
3、资管新规对交易模式的影响
4、基金业协会新规影响
5、委贷业务新规影响
(三)债转股对象及条件
1、企业选择标准
2、债权选择标准
3、债转股如何实施
4、利益相关方的谈判
5、债转股后如何管理和退出
6、后续资金的支持
(四)“债转股”业务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1、债转股对各方的实际影响分析
2、债转股业务的收益及风险分析
(五)债转股实施难点和破题路径
1、市场错配问题
2、股权退出问题
3、合适标的寻找的问题
4、资金寻找问题
5、债转股业务的收益及风险分析
6、银行主导的债转股及案例分析
7、非银金融机构主导的债转股案例分析
(六)债转股的投资策略
1、操作模式之真股假股齐飞、还债投资并进模式
2、“非典型”的债转股投资模式
3、“明股实债”的债转股投资模式
4、增债还债、增股还债、增债投资、增股投资
5、基金模式之追寻真转股、埋伏并跟随
(七)地方AMC在“债转股”业务中的角色、定位及案例分析
1、地方AMC参与“债转股”的可行性
2、地方AMC在“债转股”业务中的角色定位
3、基于“债转股”业务的地方AMC与四大AMC之比较分析
4、地方AMC已参与的“债转股”案例分析
5、对四大AMC“债转股”典型案例的参考借鉴
(八)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债转股对象的条件和优势
1、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及平台转型政策要点解读
2、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债转股对象的条件和优势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人行、银监会、金融机构、央企等相关部门专家,以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讲解。